今年來我區在穩步推進各類項目建設基礎上,認真做好為民辦實事項目,在轄區內積極開展文化活動,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依托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慶,奏響長洲文化盛宴,將非遺和傳統佳節有機結合,既推動了傳統節日振興,又將長洲區非遺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一、利用重大節日,廣泛開展文藝活動
依托傳統節日、重大節慶,精心組織了長洲區“三月三·長洲好嗨森”、樂聚五一· 繽紛長洲暨掃黑除惡專題文藝演出活動、新中國成立70周年、爭做文明人·共創文明城長洲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社區文藝巡演活動,累計共開展文藝演出活動36場。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籌備,4月7日“三月三”節日期間成功舉辦2019年第三屆“壯族三月三·長洲好嗨森”主題活動,我區以嶺南風情、非遺元素、下俚歌、疍家文化為基礎,為了給廣大游客可以感受長洲區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旅游演藝行業的發展,提煉、升華當地特色民俗文化元素,活動演出由著名編導李飛銳、溫智淞策劃,邀請了全國雜技金雜技團、文華獎青年舞蹈演員、國家二級演員王良、麥震碩等前來捧場,更有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政協委員蘇燕玲教授坐陣,打造出一臺高質量、高水平的創意視聽盛宴——“古風·俚韻”長洲情主題演出。泗洲島、富萬村和農耕文化園節慶首日游客均能達到3萬人次。以文化力量推動旅游業發展。
二、文化遺產保護再上新階
(1)保護非遺,扎實推進項目申報
積極推動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申報工作,梧州蛇傷療法和梧州月餅制作技藝申報市級非遺傳承人,已完成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推薦工作,梧州蛇傷療法、倒水鎮八音和采茶劇申報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已完成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推薦工作。
(2)激發非遺活力,持續開展非遺演出
為了讓非遺文化能有更多的受眾,19年上半年通過組織開展“第八屆泗洲下俚文化藝術節”和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文化演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活動9場,同時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組織長洲區文化館專業人員到轄區學開展地方戲曲知識培訓、地方戲劇講座和演唱,組織各校老師在班級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各種活動推動長洲區的非遺文化深入人心,讓非遺文化持續散發活動,傳承不斷。
三、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情況:2018年我區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任務點為倒水鎮大橋村和平石村。任務下達后我局立即開展前期工作,于2018年9月初開工建設,2019年4月底前完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六個建設內容,即一棟公共服務綜合樓、一個藍球場、一個文藝舞臺、一個宣傳文化欄/墻、一支文藝隊、一支體育隊。
截止2019年6月24日,長洲區轄區內26個行政村已完成20個村的村級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并免費向群眾提供培訓、閱讀、運動、文化娛樂場所,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與地方文化、新農村建設、村民居住點建設相結合,突出特色,為服務群眾提供更多空間。
四、存在問題及今后工作計劃
基層文化建設還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人才隊伍建設薄弱而且不夠專業。這些文化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不高、專業不對口或有文藝特長的不足半數這些情況,既懂得專業又懂得管理或經營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到村一級專門開展文化工作的更少,都是由村委人員兼任,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也是一兩個,文化站工作人員不僅負責同文化事業相關的工作,還要兼任鄉鎮黨政辦、社會事業辦、計生辦、會計、出納等等大量超出業務所及的工作,兼顧的事情太多了,專職的工作就會被忽略掉。專業人員缺乏、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薄弱,這成為基層政府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同時還面臨著地方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人員缺乏、進入渠道不暢、用人機制不靈活等一系列問題。也是身兼多職,不能專注于開展農村文化工作。
下一步計劃整合多項資金用于增加聘用工作人員,同時申請政府加大對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的投入,引進文化專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文化工作,把有志于熱愛文化事業,懂專業、有點子、有特長的人才充實到文化服務隊伍中來。同時加快對基層文藝人才發掘和培訓,通過對基層文藝人才進行調查摸底,大力培訓文藝骨干,組建民間文藝團隊,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